42-top_img.png

中共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关于2021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安排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1-17 浏览次数:649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我们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咬定目标、迎难而上,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半年双过半”目标。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上半年,高新区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稳定恢复态势,整体增长平稳。地区生产总值27.4亿元,增长9%;规上工业增加值16.2亿元,增长11.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3亿元,增长14.2%,完成全年任务的53.8%;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完成年度任务51.3%。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一)党建引领开创新局面

高新区党工委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核心要务,深入推进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工作要求落地落实。创新工作机制,加快实现高新区同兴隆台区融合发展。编制实施高新区干部选拔培养任用规划,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建立“三落实”工作机制,形成“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成功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和主题文艺汇演。新组建工会组织12个,录入会员110人。

(二)产业升级迈上新台阶

一是做好“三篇大文章”。推进瑞邦石油智能采油系统、金玺智能工厂等“老字号”改造升级项目9项,实施“中兵之星”高端润滑油、科安隆碳材料等“原字号”深度开发项目5项,壮大培育光学影像模组、华益派特医用显影剂等“新字号”项目23项。二是谋划发展“三新”产业。全力支持中蓝电子升级扩产,成功引进战略投资9.7亿元。“新材料”方面,承接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先进陶瓷材料及技术应用等绿色低碳新材料产业;以百思特达氮化镓半导体材料项目为基础,培育发展第三代新型半导体材料。“新医药”方面,通过键凯科技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延链发展新型原料药制剂;依托国药集团资源优势,打造医药健康产业。“新能源”方面,与北京清华工研院合作,对接本地优势资源,谋划布局氢能产业,重点研发氢燃料电池、氢储运设备、氢加注装置等项目。三是推进产业数字化赋能。推进“北斗小镇”规划设计,加强与东方联星科技公司对接,加大北斗产业招商,统筹做好北斗应用项目承接。组织瑞邦石油“基于5G+北斗的智能采油系统”、鸿文教育“指南鸟智慧生涯云平台”等9个项目参加全省5G应用场景大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通过了国家信通院评审并启动建设。实施海兴科技、中蓝电子等5家企业智能工厂建设,启动了智慧园区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平台建设。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一是强化企业服务。推行“园区网格+项目管家”标准化工作制度,实施“一企一策”精准服务,解决了键凯科技项目用地、氮化镓项目、中蓝光学项目供电建设、东工油品添加剂项目线杆迁改等问题,启动了双创基地清产核资及后续工程建设,确保了重点项目落地开工;开展企业金融服务,帮助辽宁金玺、天意石油等园区重点企业解决资金2.55亿元。二是推进高质量项目建设。谋划续建、开工、储备项目81项,计划总投资162.8亿元。通过项目观摩拉练和重点项目跟踪调度,上半年累计实施项目54项,开复工率83.1%。同时,严格落实省市“能耗双控”要求,对园区拟建7个项目进行严格准入管理,守住绿色低碳,守住高质量底线。三是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绘制招商图谱,精心组织 “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等重点地区招商活动;推进重点在谈项目45项,松山湖绿色低碳产业研究院项目、58科创产业园项目、北斗导航芯片及应用项目、数字教育孵化器项目进展明显,北新建材总部经济从北京回到高新区,北新建材石膏粉和高分子防水材料基地建设落地加快,近期将陆续签约。国药物流落地项目不断扩能。上半年签约注册新项目5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个。实际到位内资完成10.39亿元,增长5%;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1.2亿元,增长65.8%。

(四)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

一是加快科创平台建设。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为“一带双创”提供有力支撑。中蓝电子并购日本康达智,收购专利914项,收编专业人才22人、日本模具厂技术人员97人。引进了清华工研院、松山湖材料研究院等一批新型研发平台,沈阳化工研究院与中蓝电子达成镜头材料研发合作意向。二是着力科技企业培育。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工程,拟新增科技中小企业4家、雏鹰企业11家、瞪羚企业6家。三是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新建省级产学研联盟3家,入围省“揭榜挂帅”科研攻关项目2项。东莞先进陶瓷材料研究院“带土移植”的多孔介质燃烧技术等3项技术成果即将落地转化。四是深化人才管理改革。实施多层次人才集聚计划,推进省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完成了省制度性创新成果申报。3名人才入选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园区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32人。

(五)风险防控取得新成果

一是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制定债务化解方案,建立债务预警机制,多措并举化解债务本息5.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78.6%,确保园区经济平稳运转。二是防范化解安全隐患。推动重大风险有效管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整治,排查隐患整改率100%,确保了高新区安全生产态势持续稳定。三是精准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完成园区3000余人的疫苗集中接种工作,确保做到“应接尽接”。

上半年,高新区精准发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更加扎实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短板:一是产业结构亟待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力不强。二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仍处在起步阶段,资源转化成效有待提升。三是建设“新材料、新医药、新能源”产业仍任重而道远。高新区基础配套不足、电力保障欠账、污水处理厂、危化品停车场建设势在必行。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抓住市委对高新区机制调整契机,深度与兴隆台区配合发展,保持定力,狠抓发展和安全,加快推动园区转型升级,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一)高质量推进党的建设,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

一是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专题学习,举办“书记讲堂”。建立“党建+营商”工作机制,推进“我为企业办实事、争作贡献促振兴”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二是优化调整机构编制。完善《盘锦高新区机构编制调整工作方案》,遵循与兴隆台区协同发展原则,优化各部门工作职责,实现各部门权责清晰、衔接顺畅。三是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权威和外脑作用,为高新区改革创新、企业发展、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提供科学性、前瞻性、专业性决策参考。年底前转化切实可行的推进高质量发展举措不少于3项。

(二)积极谋划转型升级,夯实高质量发展项目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立足能源装备转型升级和加速新兴产业发展基础,高标准、高效率做好“三新”产业规划、高新区发展战略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环境评价报告等各类规划和行动计划的编制工作。结合盘锦市“一带双创”布局,完善光学电子科技园和“北斗小镇”的规划设计。落实“两高”和“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系统编制园区能源替代方案。

二是做大光学电子信息产业。依托中蓝电子建设现代光学电子科技园,发展信息终端高清镜头和马达、高清摄像组件、高清车载摄像模组、ADAS智能驾驶系统,培育基于5G技术的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终端设备产业,打造高端光学影像生产基地。重点推进厦门雁鑫精密电子元器件用载体制造、昆山翔天精密电子元器件用冲压铁壳等5个项目签约落地。推动百思特达半导体芯片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打造从外延片、芯片到封装测试,再到功率器件、射频器件、光电器件等多领域应用的全产业链条。打造数字产业生态,全面启动规划面积3.5km² “北斗小镇”项目建设。完成5G网络全覆盖,推动企业5G+制造的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发展进度。积极筹划第三季度北京电子产业招商和在盘锦召开电子产业论坛,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切实做到大招商、招大商。

三是积极培育“三新”产业。聚焦国家战略需求、能源安全和重点产业领域,建设盘锦新兴产业集聚区。新材料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1.3km²,重点推进科安隆锂电池负极材料、北新禹王新型高分子防水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松山湖研究院陶瓷与复合新材料、北新建材新型石膏粉、胜利新大集团复合材料生产基地等项目签约落地。新医药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2.4km²,进一步完善医药产业布局,加快华益派特医用显影剂、键凯科技医药中间体项目建设,推进国药器械三方物流落地签约。实现新型制剂药物、海洋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物流配送等产业联动发展。新能源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1.2km²,围绕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展氢能、光伏、地热等可替代能源,加快推进低碳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环保新能源技术和储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

(三)高水准推动科技创新,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

一是加快国家高新区晋级步伐。积极主动向国家科技部汇报晋级工作推进情况,做好迎检准备,开好电子论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全力推进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二是开展企业梯度培育。以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为主线,精准发力,通过开展创新型主体培训、高新技术企业培训,大力宣传瞪羚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引导企业建立健全创新型主体相关管理体系。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雏鹰企业11家,高新技术企业6家,瞪羚企业2家。三是推进研发平台升级。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建设技术创新平台。年内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家。四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中蓝电子与日本康达智并购后续工作和沈阳化工研究院开展镜头材料研发。加大与中科院兰化所、中科院自动化所、清华大学、哈工大、大连理工等高校院所合作,围绕高端润滑油、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推动重大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落地。年内成果转化项目不少于20项、科技攻关项目12项。五是强化人才战略支撑。打造人才集聚的竞争优势,开展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评选、专业技术人才遴选等独具高新区特色的人才引育工程。年内评选优秀团队2个,并给予政策支持。

(四)高标准完善基础设施,构建全面发展新格局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品质,为园区企业提供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保障。加快推进“双创”基地项目清产核资和后续收尾工程早日完工。积极协调电业局加快光学电子产业基地建设66千伏变电站及外网配套设施工程。引入大型国企,依据片区开发的政策启动园区道路工程、化工园消防站、污水处理厂及危险品停车场建设以及键凯科技外网配套工程。加快启动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智慧园区封闭管理、安全环保应急一体化信息平台、双创基地智能管理系统、经济数据分析平台、资产管理平台等配套项目建设。

(五)高水平推进制度创新,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区

一是加快审批制度改革。设立兴隆台区—高新区“政务服务审批大厅”,实现协同服务。推进全部审批事项进驻“无差别综合窗口”,实现事项办理“多窗变一窗、专科变全科”。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根据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围绕强链、补链、延链出台光学电子产业、“三新”产业等专项产业政策,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加大招商引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等政策兑现力度,提升政府公信力,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三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建立以创新和业绩为导向的国企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做好债务化解、重大项目资金筹措、建设管理运营等工作。探索多种经营方式,充分利用项目支撑作用,实施精准混改,撬动社会资源壮大国有经济。四是创新要素保障机制。积极推动光学电子产业基地、氮化镓半导体芯片等园区重点项目融资,年内预计到位资金1.2亿元。深化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精简事项、优化流程,探索新建工业项目“标准地”出让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积极加快园区用人制度改革,实现档案封存和实现高新区与兴隆台区人员互通互用。

(六)严要求确保运转安全,加快建设平安高新区

一是抓好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加大重要时段和敏感时期的安全检查力度,采取“检查+服务”、“执法+专家”的模式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确保高新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做好企业防控“日报告”制度,筑牢高新区疫情防控“防火墙”。二是推进园区绿色发展。严格落实耗能、污染、危化品项目禁入清单制度,从源头上杜绝非合规项目进入;提高园区管理水平,对园区重点企业实行全天候污染源在线监测。三是防范化解风险隐患。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制定债务化解方案及台账,建立90天债务预警机制;通过压缩一般性支出、增加国企经营收入等方式,确保按期支付债务本息,不发生债务风险。确保信访稳定,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对区内企业进行信访隐患摸排,做到早发现、早办理、早化解。

foot_img_01.png

主办单位: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地图]

网站标识码:2111030025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127号-1 辽公网安备21112302000162号

联系电话:0427-2875687

foot_img_02.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