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镇痛药“电子化”!从此可以告别止痛药?
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解兆谦教授课题组与美国西北大学和俄勒冈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生物可吸收的柔性微流控设备,有望作为镇痛类药物替代品。并以《Soft, bioresorbable coolers for reversible conduction block of peripheral nerves》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cience上。
在所有阿片类药物替代品中,一些植入式电子器械可以通过声、光、电、热或机械等方式对局部神经传导进行阻碍从而达到替代阿片类药物的作用。这种替代方式可以有效避免阿片类药物与其他神经镇痛类药物的副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温度对我们机体的生物学活动至关重要。神经组织中的代谢和电信号传递都表现出一定的温度依赖性。对周围神经的局部冷却可以显著降低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和强度。哺乳动物神经冲动传递过程的信号阻断通常发生在15℃以下。因此,采用局部冷却的方式对神经冲动进行阻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有快速可逆、且不会成瘾等优点。
然而局部冷却阻断神经冲动的方法需要对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并最大限度减少因为低温而产生的组织损伤。而以往的冷却神经方法都依赖于外部负责的设施条件,限制冷却神经方法的应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采用局部冷却的方式对神经产生可逆性阻滞,从而达到止疼效果,并避免阿片类药物及其他镇痛药物的副作用。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030025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127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302000162号
技术支持单位:0427.com 联系电话:0427-287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