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动态要闻 >科技前沿

纠偏!短道速滑夺金全网感谢“猎豹”,立功的其实是“飞猫”

发布时间:2022-02-16 浏览次数:331

在2月7日的北京冬奥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率先冲过终点的匈牙利选手因犯规判罚被取消资格,中国选手任子威和李文龙分获冠亚军。全网沸腾之时,众多网友发起“谢谢‘猎豹’”活动。一场冬奥会比赛,场边的摄像机竟“意外”成了主角!

“科技冬奥”是本届冬奥会的关键词之一,“猎豹”就是此次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中一个亮眼的“新科技”,也是中国队摘得首金路上不可或缺的“功臣”。

其实,猎豹不是动物,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历时5年研发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它是一个庞大的设备,由陀螺仪、轨道车、360米长的U型轨道三部分组成,安装在国家速度滑冰馆赛道的最外侧。你甚至可以在赛事实况转播中瞥见它一飞而过的身影。

如果说运动员是冰面上的雄鹰,那“猎豹”就像是神秘的捕鹰人。在冬奥会的速度滑冰比赛中,运动员的速度可达到15-18米/秒,约等于50公里/小时,而“猎豹”的设计技术标准更是达到了25米/秒,约等于90公里/小时。

很多短道速滑的侧重点为队员之间战术配合以及选手之间的“弯道博弈”,因此选择多机位超高清摄影机阵列的“飞猫”则更为合理。而网友们津津乐道的"猎豹"其实位于速度滑冰的比赛馆—"冰丝带"中。

值得一提的是,"飞猫"与"猎豹"不同,并不是这套摄影系统特定的名称,而是"索道摄像系统技术"的代名词。因此我们可以在足球赛、演唱会或是其他大型文艺节目中听到"飞猫"的大名,但此"飞猫"非彼"飞猫",并不能混淆。

除了“猎豹”和“飞猫”,我国的技术团队还为8K直播系统开发了一套AI图像处理系统,让运动员比赛的精彩瞬间,以“时间切片”的方式呈现。

“时间切片”,就是将运动员在空中飞跃的几秒钟剪切成数片内容,用帧的形式将运动员腾空的精彩瞬间展现给观众。这一技术不仅可供观众欣赏,还可为主播、评论员及裁判提供辅助,用以更好的评价运动员的表现。

而对于比赛现场而言,这些技术也已经在帮助裁判解决肉眼难以识别的比赛误差,从而避免了误判的可能。包括追踪器、量子计时在内的各种技术不断出现,被应用在体育赛事中。另外,AI裁判、计算机视觉追踪等新科技也不断赋能体育竞技。

据国际奥委会消息,本次奥林匹克转播服务公司(OBS)及其合作伙伴们为了保证转播技术,共投入超过660台摄像机,其中包括148台特殊摄像机、13台轨道摄像系统(猎豹)、11台索道摄像系统(飞猫)、10套子弹时间回放系统、33台虚拟现实摄像机以及25套ENG摄像机。

科技助力冬奥会是实现冰雪运动可持续发展以及绿色奥运、全民参与的关键一步。相信这些新技术,在日后能够服务带动更多人参与冰雪运动!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030025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127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302000162号

技术支持单位:0427.com 联系电话:0427-287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