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油田科技“破冰”开发路
中国石油网消息(记者暴海宏 通讯员杨喜彦)青海油田首口高陡地层水平井牛16井实施“水平井+体积压裂”模式改造后效果喜人,截至1月4日,这口井已稳产超过20天,技术进步为青海油田探索牛东侏罗系油气藏展布及效益动用提供了强力支撑。
青海油田结合柴达木盆地科研需求,创办“昆仑高端学术讲坛”,邀请国内油气行业院士、专家,围绕非常规油气、智慧油田建设等开展专题研讨,形成了科研“共同体”。“联姻”勘探院、工程院等科研机构,开展《柴达木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研究》等课题攻关,着力破解油田发展技术瓶颈。申请青海省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筹建企校“柴达木盆地页岩油创新联合体”,构建了科研创新孵化基地,为破解柴达木盆地科技工程瓶颈搭载了“最强大脑”。
完善长水平井安全钻完井技术,强化“技术方案论证、配套工艺攻关、关键环节把控”,形成了优化井身结构等4项水平井钻完井配套技术,现场应用5口井,水平段长较“十三五”增加1100米,钻井周期缩短37%。
提升非常规储层压裂改造技术,针对复杂地质工程条件,采用一体化研究方法,建立五方讨论制度,落实了“密切割+极限限流+大排量”的体积改造思路,实现了“三个下降、三个提高”。其中,干柴沟页岩油压裂获重大突破,柴平1井体积压裂日产油81.98立方米、日产气1.2687万立方米。
推进注气配套工艺技术研究,尕斯E31油藏减氧空气驱重大开发试验一期工程已实现连续平稳注气,形成了耐温抗盐泡沫防窜体系研究等4项注气配套工艺技术,注气氧含量由2%逐步升高到8%,累计注气1900万标立方米。
升级天然气主体工艺,优化连续管转磨冲砂、一体化压裂防砂及化学解堵等工艺,解决防砂易大修、储层堵塞等现场难题,措施有效率稳定在88.5%,年增气达8.7亿立方米,有力支撑了气田稳产。
开展天然气提高采收率试验,针对剩余气难以定量描述、砂体非均衡水侵等难题,从“提高储量动用、降低残余气饱和度、降低废弃压力”3个方面,开展台南气田现场试验30井次,水侵速度降低9%,综合递减率控制在10.2%,年提高采收率1.1%。
友情链接:
主办单位:盘锦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综合办公室 版权所有:盘锦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2111030025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2023000127号-1 辽公网安备21110302000162号
技术支持单位:0427.com 联系电话:0427-2875687